综合新闻
【夏季学期巡礼之八】商务外语学院:夏日拾光 筑梦前行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精神、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根据上海商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商务外语学院充分利用夏季学期,在夏季学期实践教学方案中,根据专业实际情况,针对20、21、22级学生的不同需要,分模块精心规划准备了多个特色课程。21级和22级的认知实习和体验实习主要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20级以“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和课程,重点强化实践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商务外语学院夏季学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创新创业辅导。(2)文化拓展。(3)专业外语能力提升。(4)行业前沿讲座。(5)动力求职能力实训营。
一、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组织校外专家进行了8次关于大创项目、互联网 、汇创青春等赛事的讲座、培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大创项目申报方面,学院共组织申报了4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成功立项,其中国家级立项数为2项,上海市级立项数为9项,校级立项为33项。在第八届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中,我院首次推荐1个项目进行成果展示。在2023年“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校赛中,学院共组织申报了160个项目,与2022年同期(65项)相比,数量增长达到246%。其中6项入围学校决赛,在最终评比中,商务外语学院共获得3个金奖、6个银奖、13个铜奖的好成绩,无论是获奖数量或是获奖级别,均再创历史新高。在2023年“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市赛中,我院有3个项目入围市赛。
二、 文化拓展融入外语专业课堂,丰富第二课堂育人成效
为了让学生们更直接而具体感受和体验所学专业,开展了以文化体验为目的的服饰文化体验和饮食文化体验等活动。其中,韩国饮食文化体验最受学生的期待。韩国饮食文化体验的主要内容是韩国传统饮食紫菜包饭的制作。紫菜包饭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量十分庞大,活动开始之前,朝鲜语专业教师精心准备了大量材料,专业老师从家里带来了原材料和制作工具,几名志愿者同学提早去准备一些用具及食材;在活动过程种朝鲜语专业的老师首先向学生讲解并展示了紫菜包饭的制作方法,参加实习的同学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按照每个步骤细心操作,制作并品尝了美味的紫菜包饭。在此过程中,老师密切关注着学生并且悉心指导,每位学生都做成功了一两卷不等的紫菜包饭。活动气氛热烈,学生都展现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们在了解朝鲜半岛饮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发展。
三、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着力强化外语能力建设
学院以朗读比赛、配音比赛、词汇比赛、书法比赛为契机,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共同交流,共同促进的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应用能力、推进拔尖外语人才培养,夏季学期重点强化了外语能力考试和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辅导,开设了思辨英语与学术英语写讲座,语言智能-英语与人工智能讲座,邀请策马翻译公司的专家举办了口笔译讲座。在我院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专业考级率成效显著。在凌宵鹏老师的课内课外认真辅导下,本次商务英语专业201班级学生专四通过率为100%,首次达到了班级内报名人数全部通过。
四、聚焦学生需求,行业发展前沿讲座入课堂
邀请优秀毕业生、行业专家为学生们提供了升学、留学、就业、行业前沿相关信息的讲座。通过优秀毕业生就业的心路历程的分享,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到了专业的就业形势,对制定未来的就业目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行业专家细致解说引导学生更好认清当下专业发展形势,让学生们意识到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五、多途径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不断提升职业胜任力
开展“青春筑梦、职通未来”就业训练营,安排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多方位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们了解接触企业的实际运作。通过实训课程,实训营学员走进长宁楼宇企业东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走访的组织和过程中学员深度参与,包括车辆对接、导师对接、现场拍摄等内容全部都由学员自主完成,向企业展现了准职场化的精神状态,学生的个人简历和自我介绍环节都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提升,在提问环节也通过专家指导对于面试常见提问有了不一样的回答思路,专家老师还针对学生的目标岗位以及个人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提升方向、拓展求职思路。
通过夏季学期,学生们提高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切实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找到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并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此次实践周活动,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同时,学生们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切实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找到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并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创新、创业意识和劳动意识。
夏季学期营造了浓厚的实践教学活动氛围,为学生们搭建了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交流平台,丰富和完善了内外协同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撰稿:白莲花
摄影:娄珺、胡安华、张达
审核:熊平安、白莲花
责编:张曼麟